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多項改革案例獲國家教育部點贊和認可,并被央媒作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典型案例”廣泛推廣。這是2021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全國首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12個城市入選,作為全國首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西安高新區不斷探索實踐的顯著成效。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究竟改什么?如何改?一年多來,西安高新區緊抓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契機,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穩中求進,深入實施“名校+”改革,統籌均衡教育資源,促進師資流動,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激發辦學活力 讓資源“動”起來
高新區教育體育局成立“名校+”工作專班,建立“名校+”推進保障機制,結合實際先后制定《高新區“名校+”實施方案》《高新區“名校+”管理辦法》《高新區“名校+”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方案辦法10余個,從制度上以“1+1”“1+N”方式實現強弱牽手,真正做到不僅“加”起來,還要“換湯也換了藥”。
2019年,按照優質均衡、資源統籌、因地制宜原則,高新區以“名校+新?!薄懊^k分?!苯M建“名校+”39個,讓“名校+”資源實現區域全覆蓋。
2020年,在總結“名校+”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名校+”從“1.0版”全覆蓋,到“2.0版”深度融合,再到“3.0版”集團化升級,將新建學校全部納入“名?!惫芾?。同時實現“名師”流動,從“名?!边x拔任用校(園)長64名、教師200余名支援新學校,安排300余名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成立“名校長+”領航工作室、“名師+”教研共同體396個,輻射教師1萬余名,讓新建學校開學即帶“名?!被?,促進新建學校高位啟航、迅速成長。
推進優質均衡 使名?!岸唷逼饋?/strong>
高新區的“名校+”并非是“一校帶多?!?,而是“多校參與、共同發展”,這得益于高新區為“名?!狈艡?、為“+?!辟x能,激發了辦學活力,形成了“一群學校、一群人一起奔跑”的教育新生態。
實施 “名校持續領航工程”,科學、合理、高效的運行模式,使得高新區“名?!笔冀K具有領航活力;實施“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加大對新建學校的培育力度,為50余所新建學校搭建展示平臺,每年開展一次“互比互看”活動,樹立新進典型,促進互學互鑒,全面實現了“新校一年成名?!蹦繕?;實施“新優質學校提升工程”,40余所鎮街學校在“名?!钡膸头鱿?,實現了軟硬件“雙提升”,學區學生大幅回流。
群眾紛紛稱贊,“高新區的‘名?!絹碓蕉?,真正把優質教育辦到了家門口?!?/p>
落實重點任務把質量“提”起來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圍繞教科研、“雙減”等重點工作,各“名校+”狠抓質量促提升。
近年來,各“名校+”學科教研組,重點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線上線下結合,定期開展“雙減”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研究、教育評價研討及教師培訓等活動,努力打造出高品質的“名校+”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學,各“名校+”組織成員??偨Y分析“雙減”落實經驗及存在問題,統籌調配課后服務內容、設備、師資等資源,統一安排“三個課堂”“作業管理”,研究教師減負問題,確保以“高效課堂教學+優質課后服務”讓學生減負不減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同時圍繞特色打造,創新實施“雙減+五育”融合行動,持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和“課堂革命”“三個貫通”,落實“三個課堂”,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學校?!半p減”工作兩次入選教育部推廣典型案例,中小學德育、思政教育、勞動教育、體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多次在全國進行交流。